慈濟志工的告白 沈瑞南
一、 2001年4月27日中午在大林慈濟醫院地下室餐廳享用全素食的午餐,感受到慈濟人環保與節儉的行動就展現在實際生活當中。素食的菜色雖不多,可都符合健康衛生原則,簡單的一付餐具,讓你不致於盛的太多,也可以隨著自己的食量增添飯菜。慈濟人處處用心良苦,在此又得到印證。
二、 參觀大林慈濟醫院後,感覺到這是一所既有尖端醫學科技設備,又充滿人文與人道氣息的現代化醫療單位。該院社工室主任黃明月師姐,訴說著她在慈濟醫院當志工的心路歷程及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,聞之令人動容。
三、 黃師姐曾在幼稚園當過老師,她說以幼教師的精神來做志工很管用,在醫院裡到處都須要讚美和鼓勵,看多了病房生老病死的眾生相,體會到每個生命都像一本書,生命是一輩子的事,面臨關鍵性的抉擇時,要有遼闊寬廣的生命觀。例如,當醫師宣佈你己是癌症末期生命只剩三個月時,這是沒有人能夠接受的殘酷事實。名利、財富均靠不住,人要快樂,不是人家給我多少,而是我給人多少。求是苦之源,求到又失去更苦。得体的穿著與打扮,無須奢靡華麗,肥廋美醜無關緊要,有用就好。
四、 志工有很多事可以做,一支吉他,一邊彈,一邊唱,可引起病友的共鳴。一句 “不簡單的阿嬤”,既肯定了刻苦耐勞的阿嬤,也讓她感動喜悅一個月。唱歌也可減輕病痛,苦命受創的生命要用愛來支持,扮小丑,扮老來子,為了取悅孤苦的老人。快樂付出的同時,福就不斷的進來,付出,必同時擁有快樂。
五、 一位已離婚的女子,爭取要當志工。原來她先生是獨子,太孝順了,惹得太太吃醋,但父母是樹根,兒子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,太太居然忍無可忍,提出離婚的要求,結果真的離婚了。大概心有所悟,以當志工來贖罪,如果當初她能領會 “感謝公公婆婆生下這麼好的男人給我當丈夫”,感恩都來不及了,怎可能離婚﹖
六、 有兩種教是不能信的,一是比較,一是計較。當志工好棒,每天都很忙,每天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雖有挫折,但是心存感恩與慈悲,活動力又源源而來,苦難是成長的老師,志工的日子,永遠是有福報的日子。(2001.05.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