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攀高考
想當年求學的時候,没有機會像現在的學子享受到九年國教免試升學的待遇,國小階段三更燈火五燈雞的惡補,記憶非常深刻,可也沒留下什麽「創痕」。大概當時的「可塑性」大,每一次考試,雖然都有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,成績不好時,老師揮動着教鞭,我則承受一些皮肉之痛,兩三滴清淚流過,也就雨過天青了,現在反而要感謝當年老師的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呢。
就這樣,小學升初中,初中升高中,以迄於後來參加大學聯考,無數次的大考小考都平平安安,一帆風順的渡過了。只覺得自己的「考運」相當不錯,有時不免沾沾自喜,自詡為考場的健將呢!
大學念的是公費學系,畢業後又有職業保障,四年下來,渾渾噩噩,一事無成。看着別系的同學準備各種就業考試,自己也無動於衷,直到畢業後擔任教職,聽到同儕中有人通過了留學考、研究所入學考、高考,總有一點酸葡萄心理,不服氣。當時在任教的學校有位高考及格的同仁,是校長身邊的紅人,非常令我心儀,他的言談舉止文質彬彬,風度翩翩,眞是一位真才實學之士。我為了向他看齊,也為了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,遂興起參加高考的慾念。
有了刺激,就有反應。我把所有能買到的書,借到的講義,非常認眞的讀過,並且一一做筆記。高考一共有九個科目,其中六科是專業科目,三科普通科目,一科裏又有數種不同的參考用書及講義,所有資料加起來不下數拾大本,要把每一科都融會貫通,真是要靠硬工夫,所謂「寒窗苦讀」「挑燈夜戰」形容得一點也不為過。抱着自以為準備得很充分的心情,戰戰戰兢兢的進入考場,三天下來人幾乎瘦了五公斤。自忖着,如果是學校的教授打分數的話,起碼都有七八十分吧。結果,一放榜,却慘遭滑鐵蘆,當年本科竟無一人及第。
等到成績單寄來,平均是五十五點一分。第二年又以「不服氣」的心理再上考場,當然也是滿懷信心,戰戰戰兢兢的應考,等到放榜,在廖廖可數的錄取名單裏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大名。只是這次成績是進步了一點,平均五十六點三分。
豈能甘心?我內心吶喊着。語云:「三年有成」,我又第三次衝刺,並且堅邀同學卓君陪考。結果你猜如何?你一定不相信:卓君一試及第,我却三度落榜。這次的成績平均是五十九點六分,氣得我差點去跳河。
至此,同學中有考了一次或二次後打退堂鼓的,有連考三次無成而拒絕應考的。我自動的休假一年後,又以「不到黃河心不死」的心情第四度披掛上陣,這次當然也是有備而來,但上考場的心境則是既輕鬆又滿不在乎,也許就抱着所謂「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,如此而已」的態度吧!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,我高攀了高考,這次的成績平均是六十三點一分。
同仁為我開了慶功宴,在宴席上,我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,回家後痛哭一場,所謂「金榜題名」,所謂「喜極而泣」,就是這般光景吧?
至今,我仍安於教職,參加高考的最大收獲是自我肯定,考驗了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。目前我繼續在研究所進修,覺得研究學問一點也不費力,實在也是拜當年參加高考培養出來的功力所賜。
〔本文原載1981.08.19. 自立晚報副刊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