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淘盡多少英雄人物
◇ 龍應台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」讀後札記
我以身為〝失敗者〞的下一代為榮.(龍應台)
龍應台在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」這本書的扉頁有幾行詩句(僅綴錄末二句),看完後我泫然欲淚!
只是,我們都知道,很殘忍的現實是戰爭有勝利者。勝利者寫戰爭、寫歷史又是另一付嘴臉。
如果不是甲午之戰,日本勝利了,中國不會狠心的把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。如果二戰不是盟軍贏了,日本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放棄殖民地台灣。也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,讓蔣介石接管台灣以後,順利的安置二百萬轍退的軍民。否則,共軍趕盡殺絕,絕不手軟,台灣海峽可能要多出二百萬寃魂。
「那個時代,每一個小小的、看起來毫不重要的片刻的決定,都可能是一輩子命運的轉折點。」(P46)
這都是大時代的小故事,你認為1949年很特別嗎?
孫子兵法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是戰略家夢寐以求的事,「勝利」走進中共的歷史教科書,被稱為「兵不血刃」光榮解放的1948年「長春圍城」的真相又是如何?龍應台契而不捨,尋找史料,訪問當地當年參加戰役的老兵,盡量還原真相:
當時長春居民連外地湧進來的難民鄉親共約80萬到120萬,國共雙方各10萬人守城和攻城,指揮官林彪下令圍城,目標是讓長春成為死城。從1948年3月15日起一直被封鎖到10月19日,這半年多中,共軍占據機場,國軍物資不得其門而入,多守一天,百姓就多一批人餓死,無奈之下,不得不棄城繳械。圍城結束時,共軍的統計說,剩下十七萬人,有10萬到65萬人活活餓死。
林彪使出殘酷的手段,以百姓的姓命迫使國軍投降。而守城的國軍,是滇軍六十軍和第七軍,均浴血抗日,蜚聲國際,却全在長春圍城中被自己同胞覆滅。他們的歷史教科書,美化了這場慘無人道的戰役。
為什麽國軍會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?真的國民黨失民心如此嚴重嗎?以下是書中所敘說的兩個場景﹕
原籍台東卑南鄉的陳清山和吳阿吉,1945年12月25日被一輛軍用大卡車接走以後,成為七十軍的士兵,然後就被送到國共內戰的戰場,他們由國軍變成解放軍,就一直呆在那邊,50年後回到故鄉,當年一起去當兵的二十個同鄉,只剩三人。阿吉在徐蚌會戰中被俘,就變成了解放軍,後來又參加韓戰,假裝成「志願兵」---。2009年2月25日,已經81歲的两人在卑南泰安村陳清山家中接受龍應台的訪問,有很精彩的對話。
龍應台問陳清山,你怎麽被俘的?「我們跑啊,共軍在後面追,之後就打槍,就把我的腿打傷了,我也走不動了。很害怕啊,聽說被解放軍逮了以後,會割鼻子,砍耳朶,會槍斃,我很害怕。」「害怕就想哭,想哭也沒辦法。解放軍來了以後,有一個帶手槍的高個子,見到我,就把他自己的褲子割下一片布,給我包紥,我也想不到,以為他會殺我的,一看他這麽好,給我包傷了以後,我就隨著他們走了,從那個時候起就當解放軍了。」
「你們覺得,國軍為什麼輸給了共軍?」
「十八軍軍長楊柏濤被俘虜後,在被押往後方的路上,看見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。同樣的路,他曾經帶領大軍經過,那時家家戶戶門窗緊密,路上空無一人,荒涼而肅殺。這時却見炊煙處處、人生鼎沸,大卡車呼嘯而過,滿載宰好的猪,顯然是去慰勞前線共軍的。」(P185)
楊柏濤很震撼,感慨的說,「通過村莊看見共軍和百姓在一起,像一家人那樣的親切,有的在一推聊天說笑,有的圍著一個鍋台燒飯,有的同槽餵牲口,除了所穿的衣服,便衣和軍服不同外,簡直分不出軍與民的界線。我們這些國民黨將領,只有當了俘虜,才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場面。」(P185)
原來,毛澤東顯然抓住了農民的心,放出的甜餌效力超強,只要解放軍勝利了,窮苦的農民就可翻身,就可分到田地,因為中國的農民都窮怕了。
(2009.09.13.)
這是2009年9月13日,在東森電視台由資深媒體人陳浩所主持的「龍應台_1949深情凝視」專訪。請連到youtube上觀看。
之一:
之二:
之三:
之四:
之五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MQG8VEXx7o
TVBS : 2100打開歷史記憶 |
) |
- Nov 01 Sun 2009 17:33
浪淘盡多少英雄人物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