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教育法的啟示之三
十.解除束縛與自動自發的教育(第七章 P133---150)
(一)”要能這樣該多好” “我一定要他那樣” 這類想法會把兒女、丈夫、妻子團團的綑住,使他們無法動彈。
(二)精神感應:
1. 年青貌美的魔術師應用精神感應術猜藏手錶、茶杯、手帕的觀眾,被如法泡製而亂了方寸。
2. 夫妻之間的心思能互相感應。
3. 自己大談別人的子女管教問題,卻無法應付自己的孩子。(理由是我反抗長輩的事,照樣的出現在孩子身上了。)
(三)唯心所現的世界與開放鼓勵的教育:
1. 所謂”三界唯心所現”,這個世界完全是按照心裡所想的形象出現---我深信已經明暸了實現願望的原理,不管希望得到什麼,心裡所想的都會一一實現。
2. 生命教育所主張的開放,是鼓勵孩子享受自由,但絕不同於放任。
3. 從孩子生命裡喚醒天賦、智慧以及愛的方法,可分兩方面來談:
(1) 解開對孩子的束縛。
(2) 要有”人是神之子”的觀念,完全相信孩子”只做好事不做壞事”。
4. 針對缺點拼命想矯正它,就好像跟黑暗格鬥一樣,吃力不討好。其實,孩子的缺點不是實在的,它是幻象,是黑暗。不去管它,只要朝著暗處投射光線,黑暗馬上消失。
5. 拿光線來照射,就等於找出孩子的優點加以稱讚。但,這之前,應先解除父母”這樣做才好” “不這麼做不行”的束縛心,才是重要的事。
6. 家裡氣氛要和諧,以不變應萬變:
(1) 家族成員,彼此之間沒有互相束縛,各人的生命就會增加無限的活力。
(2) 生命教育,是絕不用心中的繩子捆綁對方,已經被捆綁的要把它解開。因為人就是神之子、佛之子,所有的人都有神性、佛性。不從外面加以束縛的話,更容易出現神性、佛性。
(3) 要多多稱讚孩子。發掘孩子優點的根本之道,就在於稱讚自己,感謝自己,努力發現自己的優點,這才是無上秘訣。
十一.雙親的職責(第八章 P151---166)
(一) 要徹底相信”父母改變,孩子就會改變”的心之法則。古人說得好:”孩子是父母的心的一面鏡子”,小孩的本質充滿了無限能力,完全圓滿,如同澄清的一面鏡子,他之所以看起來有壞的形相,其實是雙親心的投影。了解這一萬象唯心所現的道理,小心不要使鏡面沾污,才是父母的真愛。問題的解決要從:真的,我本身就是充滿著無限的能力!的自覺才能獲得。
(二) 男與女的神秘存在和男女的地位:
1. 人非男非女的說法:
(1)”男女有別” “生為女人是吃虧的” “幸虧生為男人”之類的想法過於強烈的話,以後對於周遭的事就不易解決。
(3) 佛說: “一切諸法非男非女” 世間的一切諸法是”無在無不在”,亦即 “非有亦非無”。人是神之子其真意為: 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。
(4) 男性有女性要素,女性有男性要素。雖然男女分開,隨便拿某一部分來比較,卻都是陰陽並存,互相調和。
(5) 丈夫應有丈夫的自覺,要尊重太太,讚美太太,使太太覺得有活下去的價值,這就是丈夫的職責。
(6) 夫妻好像校長與級任之關係,孩子由級任(母親)去管教,而校長(父親)的責任是信任她,助長她。丈夫要信任妻子,尊重妻子,讚美妻子,從這觀點好好調整,丈夫的地位就會穩若磐石。
(7) 一心一意唸著(睡前或起床後): “我最喜歡你,最愛你,你也喜歡我,你也愛我。我向你奉獻一切,一切都是你的。” 實際去體會真實的人生幸福,這樣,丈夫、妻子、子女、事業,一切必然會有了不起的改變。
十二.反抗與成長(第九章 P167—214)
(一) 就生命教育的觀點來說,每個人都具有善的本性,本來就沒有問題兒童、壞孩子、精神薄弱的孩子,這都是優秀兒童暫時的假相而已。
(二) 問題兒童就是優良兒童
1. 人生的體驗絲毫不浪費: 偷父母的錢,掀女生的裙子,攻擊女生---,一切的經驗都有其它的價值存在。
2.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: 問題兒童心中常被悲傷填得滿滿的。對我(作者)來說,這樣地說我是河溝撿到的棄嬰,臉蛋不像弟弟的種種刺激,終於演變成相當嚴重的尿床、偷竊、掀女生裙子等等問題行為。
3.悲傷背後一定有好的一面: 不管什麼事都沒有絕對的壞,看起來是壞事,其實本來就不壞。看起來是惡,其實是善在支持著。當悲傷加深時,如果能夠體認 “煩惱即菩提”,並將它視為生命中的一個轉機,就能深深感受到宇宙的一股偉大的救援力量。
4.問題兒童本來就有,仰賴生命教育解決問題的關鍵:
(1) 要改變對人性的看法: “人的實相是神之子、佛之子,是圓滿的。壞孩子一個也沒有,看起來像壞孩子,其實是別人心影的投映。本來就沒有壞孩子,一切只是心念錯誤所致。不必急著改好,他本來就是好孩子。”
(2) 只要光明一到,黑暗就自然消失: 如果只看到壞的一面,一心去對付惡,反而會加重創傷。不計較事情的大小,先對準善投注光線,亦即鼓勵、稱讚,只要投照光線就可以了。
(3) 父母親改變,孩子自然會改變: 古人說 “孩子是父母親心中的一面鏡子”,父母心平氣和,夫妻相愛,一家和樂而充滿快樂的話,孩子們一定個個都是好孩子。老實說,父母也是自己的心鏡,自己改變的話,子女也改變,同樣的,自己改變後,父母也會變的。
5.問題兒童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:
(1) 六種情況
a. 孩子身上發生問題,然後消失,透過那個問題的產生與消失,孩子的個別天才得以顯現。
b. 為人父母者,應該徹底反省: 如沒真正疼愛過孩子,只是想把子女套進自己心目中理想模型的愛,偏執的愛,緊緊捆綁孩子,使孩子一點自由都沒有----。
c. 為了孩子的問題勞心又勞身,經過這樣的磨練而完成心的淨化作用: 為了贖罪於是做出過度保護的管教,結果害了孩子,因而覺得心痛、罪惡。
d. 夫妻不和會導致問題兒童的出現,這類事情出乎意料之多。
e. 不對父母表示感謝,不敬拜祖先的家庭,最容易產生問題孩子。
f. 具有指導別人使命的人,依神的旨意會給你問題兒童。
(2) 新教育通信248號有一篇文章介紹美國的一本書 “完全的女性”其中提出: 建立一個和樂的家庭生活,而讓一家之主施展其抱負,是成功的關鍵。要點如下:
a. 百分之百順從丈夫。
b. 肯定丈夫,稱讚丈夫,要當丈夫的啦啦隊長,不斷為丈夫加油。
c. 盡量配合丈夫,使丈夫有面子。
d. 感謝丈夫。
e. 這本書在女性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美國竟成為暢銷書,它致力倡導的,卻是傳統式的夫唱婦隨的生活方式。自古以來,夫唱婦隨的家庭倫理是 “道通古今中外”了。碰到自己子女的反抗,明白那是自己反抗老一輩的心影投射於子女,所以靜靜地,認真地反省自己,然後努力建立秩序井然的愛的家庭,是最好的方法。
6.波濤萬丈的青年期心理:
(1) 問題兒童和模範兒童之間僅是毫厘之差:
a. 孩子的好壞絕不在表面,依父母眼光合乎其理想標準是好孩子,否則為壞孩子,多半以父母自身標準來判斷。
b. 在我(作者)某些假相的背後深處,始終維持一貫不變的我,顯露於外表的卻時好時壞,變化不斷。
(2) 關於臉蛋問題及性問題:
a. 注意自己的容貌,醜得像怪物,在別人面前變得不敢抬頭,自以為是精神病症狀。對人恐懼,害怕起性慾,厭惡性慾,陷入無可救藥的恐怖心理。
b. 一位東京帝大學生帶酒家女出走,父母趁機說教: “女人很可怕,你得睜大眼睛,金錢和女人會使人身敗名裂。”
(3).靈肉大戰:
a. 青年期會開始燃燒崇高的理想之火,也是心靈深處純潔無瑕的理想,逐漸表面化的時期。心靈深處不斷呼喚著 “你要保持高尚的節操”,然而卻投降於肉體慾望之前而做出自慰行為。靈魂敗給肉體的自棄之心,久久不能消除。終於演變成憎恨自己附帶於肉體的食慾和性慾。
b. 丘淺治郎 “進化論講話”一書把人列入動物世界。(丘為動物學家)他認為人類忙著談正義、愛情等高深話題,其實皆誇大妄想,人原屬動物,共通基礎是 “誕生,攝食,生子,死亡”,且附帶著食慾和性慾。食色性也,把這本能用道德去規範是一錯誤。
(4).善玉和惡玉二元論:(智基爾博士與海度氏電影)
a. 人世間存在著善玉和惡玉兩種,善玉想行善時,惡玉就潑冷水說 “誠實會吃虧”。如惡玉想狠狠幹一票時,善玉就以 “勿自取滅亡”而勸它回頭,兩邊互相牽制受苦。
b. 智博士白天以博士的高尚身分生活,到了晚上,就服下藥逐走善玉,變成惡玉的海度氏便盡情享受性慾。
c. 那時候,我(作者)相信這樣能過著雙方沒有矛盾的理想生活,而決心也選擇這樣的方式。
(5).甘願墮落的願望:
a. 瞧不起聖人或善人,因他們和一般人同樣生孩子即表示同樣有性行為。(當時作者徹底憎恨性問題,把性看成罪惡之根源)
b. 中學時被叫做 “聖人”對此外號十分厭惡,開始學抽煙,泡咖啡廳,喝大碗酒,故意酗酒逛酒家,結果不僅弄壞身體,心也荒廢了。
(6).唯神世界:
a. 拜讀 “生命實相”哲學後,對善玉惡玉二元論看法完全改觀,同時徹底了解唯神的世界,即本來無惡的光明哲學。
b. 把性看成罪惡的根源的觀念全消失,即性沒有善惡,適人適時適地就是美善喜悅、幸福的泉源;反之,人地時不相稱就是惡。
(7).像暴風雨的青年期面貌:
a. 小時候人人讚賞的好孩子,到了中學突然變壞,開始反抗、不聽話、不讀書、抽煙喝酒,這種現象絕對不是不好,不必太擔心。
b. 長大後將成為國家棟樑,服務社會的孩子,會結交不三不四朋友,都是想利用內在神性的光輝,來証明沒有黑暗存在的一段過程。(沈瑞南2000.02.整理)